当前位置 : 主页 > 最新烈焰私服sf > 正文
血战腾冲:中国军烈焰服务器列表队第一次从日军手中夺回城池
1944年8月1日,在腾冲城外东北角的拐角楼,远征军士兵用美式“巴祖卡”火箭筒对据守村落内的日军攻击。 1944年9月14日,躺在腾冲街巷内等待送救治的远征军伤兵。在战斗中,美军军医协助中国军队开设了野战医院,战场救护工作甚为得力。 美军联络组官兵正赶着驮马向高黎贡山顶艰难地攀援前进,背斗笠者为中国士兵。战时,美军成立了野战司令部配合我军行动,远征军集团军、军、师、团均配设有6~20名美军官兵,协助中国军队开设野战医院。 沿南门街西侧店铺搜索前进中的远征军攻击小队。
沿南门街西侧店铺搜索前进中的远征军攻击小队。
1944年9月14日,躺在腾冲街巷内等待送救治的远征军伤兵。在战斗中,美军军医协助中国军队开设了野战医院,战场救护工作甚为得力。
1944年的滇西抗日反攻作战,主要战场大致集中在松山、腾冲、龙陵三处。
这是当时日军代号为“龙兵团”的第56师团在滇西三角防御体系的三个支撑点。对于这三地之间的关系,一名在龙陵战场幸存下来的日军主计军官(后勤会计人员)石川颱一,曾在其回忆录中形象地绘图比喻其为“双头龙”:松山、腾冲是两个“龙头”,龙陵以西沿滇缅公路延伸到芒市、遮放、畹町,为“龙身”。
借这位日军主计军官的比喻,远征军滇西反攻最后的战果,就是斩断了两个“龙头”,砸烂了一段“龙身”,最后,日军拖着血肉模糊的残肢退缩到缅甸去了……
中国远征军欲攻取腾冲,必先征服高黎贡山,其时日军防御前沿已经推进到这座平均海拔3300米的险峻山系。高黎贡山如同一座巨大的屏障,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渡过怒江后,变态烈焰私服开服表,首先要仰攻这道屏障,而后才能进入龙川江、大盈江谷地,以重兵合围腾冲城。
高黎贡山,被当时的美军喻为“二战海拔最高的战场”,攻打高黎贡山被喻为“云层上的战斗”。战时,中国军人在凄风苦雨中饥寒交迫,官兵因冻饿而死者甚至超过了阵亡人数,那是“也许只有中国人才能坚持下来”的战斗。
腾冲城始建于1448年,后明代戍边军民又将其修筑成一座石头城,异常坚固。日军侵腾后,城内居民多数都遁入深山避难,留居城内的当地人不多。
日军从高黎贡山收缩后,转入城内及其外廓负隅顽抗以待援军。攻克高黎贡山后,我军即转入腾冲围城作战。
蜚凤山之战
1944年8月1日,在腾冲城外东北角的拐角楼,远征军士兵用美式“巴祖卡”火箭筒对据守村落内的日军攻击。
腾冲城外围的战斗,攻夺蜚凤山是一个典型战例。
蜚凤山是一座孤立的小山,海拔仅1800多米,但却正卡在从北方进入腾冲的公路边,为腾冲外围前哨,既可率先阻敌又可发出预警。于是,日军守备队长———第148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令第3大队第7中队的一个小队配属一个机枪分队(相当于中国军队的班)据守,实际兵力仅有40余人,由副岛秋雄准尉指挥。
蜚凤山状如哑铃,两个山头西高东低、中间略凹,西面的山头在当时的军用地图上被标注为5138高地(以英尺计量———笔者)。7月2日,从中路向腾冲城推进的第198师第592团,率先向蜚凤山攻击,当晚与敌发生激战。至3日晨,将该山东部占领,残敌西退,与5138高地之敌会合,据守不退。此后,第36师第108团加入攻击。
该师参谋长胡翼烜回忆:
7月4日清晨,师长李志鹏将军偕配属本师之重迫击炮团团长廖活民,同往前方指挥所,指导第108团(团长李丁陆)攻击腾冲外围据点蜚凤山(标高5138)敌军阵地。我重迫击炮、81迫击炮及60迫击炮集中猛烈射击,掩护步兵前进,经数度冲锋,官兵颇有伤亡。右翼攻击队第1连连长沈世昌负伤,攻势陷于停顿。下午1时许,续调预备队部分兵力,继续攻击,近黄昏时仍未奏功,双方彻夜对峙。
防御蜚凤山的日军仅副岛准尉指挥的40余人,居然能与中国军队前后近两个团对峙两天。如按李志鹏战报,4日日军已伤亡约20名,那么阵地上所剩不过20人,如何打不下来?
对此,集团军杨福纳参谋的回忆,似乎能让人管窥日军战斗意志和战术素养之一斑:
我第36师在7月中旬(应为上旬——笔者),派一个团的兵力仅四五百人(因当时兵员伤亡,未获补充———原注),由东、北、西三方进行包围攻击,并以师之山炮营(应为集团军配属的重迫击炮团——笔者)直接支援。第一次之拂晓攻击并未奏功,因日军之射击纪律极佳,非待我攻击部队进至其阵地前方百公尺之内,决不开枪射击。因之,当第一次攻击时,我部队虽轻易破坏敌之障碍物,进至阵地前缘准备发起冲锋时,敌军以猛烈火力行急袭射击,使我军伤亡惨重,攻击顿挫。
一营官兵仅剩170余员
1944年8月1日,在腾冲城外东北角的拐角楼,远征军士兵用美式“巴祖卡”火箭筒对据守村落内的日军攻击。
4日早上,敌人向中国军队兵力很少的高良山阵地展开了进攻。阵地上,守备士兵只有20余人。他们顽强作战一整天,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。但终因寡不敌众,尽了全力的勇士们一个个负伤倒了下去。
勇士们顽强奋战20小时,但最后还是无济于事,高良山阵地落入敌人手中。
对此,36师参谋长胡翼亘的回忆是:
5日晨,李师长偕廖团长再赴前方指挥所督导攻击,经激烈战斗,上午11时终于占领蜚凤山敌军阵地。此役第108团第1营伤亡颇重,仅剩官兵170余员。
集团军杨福纳参谋的叙述,则部分印证了日军战史的记载:“经一日之整补,加派兵力,于次日再兴攻击,不到一小时即攻占全部阵地,大概敌人已于先一日乘夜撤退至城内。”
杨福纳其后还记述了一个细节:
此时(攻克阵地后———笔者)我部队欣喜若狂,数百人蝟集该阵地内。本人以联络参谋之名义随同该师副师长进至该高地上,正以望远镜瞭望城墙上敌之活动情形时,城墙上敌人忽以小钢炮(即步兵炮)对此高地行密集火力之轰击,又使我官兵伤亡不少。此乃日军所惯用之诡计,乘我胜利疏忽之际,出其不意之火力逆袭射击也。后经我山炮火力之反制,敌炮火始归于沉寂。
下一篇:黄日烈焰私服官网华个人资料